篇幅较长警告……好像没那么长
正如标题一样,我们这次的文章有些极限,我们要进行极限挑战,内容是——速通极限。
本文主要会介绍以下内容:
· 什么是极限
· 左极限和右极限
· 极限的四则运算
· 三明治定理(夹逼定理)
· 连续性
· 介值定理
1. 什么是极限
极限标准写法如下:
x→Alimf(x)=L
就是说,当 x 越来越靠近于 A,f(x) 的值会越来越靠近于 L。
比如说,当你 f(x)=x2,x 越来越接近 3 的时候,f(x) 的值会越来越靠近多少?毫无疑问是 9。所以,我们可以写成 x→3limx2=9。
当然,并不是代表我可以直接带入 f(A) 得到 L 的值。极限表示的只是一个趋势,有时候当 f(A) 没有意义的时候,L 的值也能够求出来,比如:
x→2limx−2x2−3x+2
当 x=2 的时候,分母为 0,直接带入明显是不行的。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你可以进行因式分解:
x→2limx−2x2−3x+2=x→2limx−2(x−1)(x−2)=x→2limx−1=1
我们只是表示一个趋势,因此 x 会趋向于 2,但是没有取到 2!因此,我们因式分解后进行约分是合法的。最后,计算出结果为 1。
当心一点:虽然在极限中,f(x)=x−2x2−3x+2 以及 g(x)=x−1 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不代表两个函数等价。判断函数是否相等,首先应当判断它的定义域是否相等。因为 D(f)=R∖{2},而 D(g)=R,g(x) 函数的自变量是可以取到 2 的,而 f(x) 不行,但是在极限中,f(x)⟺g(x)。
顺便一提,所谓极限 lim,就是来自于英语中的 limit 一词。
2. 左极限和右极限
极限也有左右?当然有。
顾名思义,左极限=在函数左边的极限,右极限=在函数右边的极限。数学意义上,左极限即 x<A 时的极限,右极限即 x>A 时的极限。
举个例子:f(x)=x1,求 x→0 时的左极限和右极限。
左极限写作 x→A−limf(x)。我们可以举例子来看看什么是左极限:
当 x=−1 时,f(x)=−1
当 x=−21 时,f(x)=−2
当 x=−31 时,f(x)=−3
当 x=−51 时,f(x)=−5
……
可以发现,当 x 越来越靠近 0 但还是满足 x<0 的时候,我们的 x1 会越来越靠近于 −∞。因此,我们可以写作:
x→0−limx1=−∞
所以,它在 0 的右边带了个负号,代表它是负的,换言之就是小于 0 时的极限。同理适用于右极限。
右极限写作 x→A+limf(x)。我们依旧举例子来看看什么是右极限:
当 x=1 时,f(x)=1
当 x=21 时,f(x)=2
当 x=31 时,f(x)=3
当 x=51 时,f(x)=5
……
可以发现,当 x 越来越靠近 0 但还是满足 x>0 的时候,我们的 x1 会越来越靠近于 ∞。因此,我们可以写作:
x→0+limx1=∞
那么,左极限和右极限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看一看极限 x→0limx1 的值。
当 x→0− 时,极限结果为 −∞;当 x→0+ 时,极限结果为 ∞。很明显,左极限和右极限是不同的。我们假设极限 x−>Alimf(x) 存在(设为 L),那么,当 x→A− 时,f(x)→L,同理,当 x→A+ 时,f(x)→L,即左极限和右极限相等。然而,这里,左极限和右极限完全不同,因此,这里极限不存在,记作:
x→0limx1DNE
3. 极限的四则运算
你不用为 极限的四则运算  这个话题感到太担忧。相信你的直觉,如下!
x→Alimf(x)=M,x→Blimg(x)=N,那么:
对于极限的加法运算,有 x→Alimf(x)+g(x)=M+N。
对于极限的减法运算,有 x→Alimf(x)−g(x)=M−N。
对于极限的乘法运算,有 x→Alimf(x)⋅g(x)=MN。
对于极限的除法运算,有 x→Alimg(x)f(x)=NM。
4. 三明治定理(夹逼定理)
你可以随意在超市中看到三明治,可以随意在汉堡店中看到汉堡(这不废话吗 但是这很形象)。这两种物品都是由上下两层面包,中间一些“夹心”构成的。如果你知道,这个在“三明治”中的东西上面有一层面包,下面也有一层面包,那你可以迅速判断出这是其中的“夹心”,即使你很用力地把两片面包夹在一起,中间几乎没有空隙,但是中间“夹心”也在,而且也夹在了这个位置。这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在生活中的判断技巧也可以利用在数学中。如果对于任意的 x 都有 g(x)≤f(x)≤h(x),且当 x→Alimg(x)=x→Alimh(x)=L,则:
x→Alimf(x)=L
这个定理看上去朴素,实际上确实没那么豪华,但是证明第一重要极限的时候需要它。
5. 连续性
5.1. 在一点上连续
我们考虑两个函数:
f(x)=x−2x2−3x+2 以及 g(x)=x−1
它们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定义域中包不包含 x=2,毋庸置疑。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它们在 x=2 时的极限是一模一样的。
不难发现,x→2limf(x)=x→2limg(x)=1,这个已经在上文讨论过了。
但是我们直接带入 x=2 呢?不难发现 x→2limf(x)=f(2),但是 x→2limg(x)=g(2)。
更一般化的,有一类函数(假设下面的 h(x) 是其中之一),横坐标为一个特定常数 A 时,它的图像满足 x→Alimh(x)=h(A)。这类函数的特点,就是在绘制其图像到 x=A 时,我们不用把笔从纸面上抬起再挪到 h(A) 处或者跳过 x=A 时的点,我们称之为 在 x=A 处连续。
5.2. 在一段区间上连续
让我们延续上面的定义。
很明显,这里和上面的区别就在于在区间上连续而非一点。
但我们不妨把区间看成一个个点——对于 ∀k∈[a,b],若 x→klimh(x)=h(k),则称函数 h(x) 在 [a,b] 区间内连续。
换言之,你在绘制函数 h(x) 的 [a,b] 段时用不着抬笔。
6. 介值定理
最后,让我们以介值定理收尾。
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叫做连续,(说白了就是绘制图像时不用抬笔)那么在函数 f(x) 在区间 [a,b] 段内连续的前提下,如果 f(a) 到 f(b) 的区间中,值域在 [A,B] 区间内,对于 ∀K∈[A,B],必然 ∃k 满足 f(k)=K。
证明:因为连续,所以满足,简单的想想都能够知道。
本文阅读与理解的难度较小,相比往期较容易理解。
往期话题:
详解函数#1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详解函数#2 三角函数
参考文献:《普林斯顿微积分》
有帮助,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