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食品——树
2025-09-20 22:38:58
发布于:江西
树核心知识点与解题技巧(初一级别 / CSP 备考适用)
在 CSP 初赛(笔试)中,树的考查聚焦于概念定义、性质推导、基础计算,不涉及复杂代码实现,核心是理解树的本质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以下是针对初一级别备考的核心知识点与解题技巧,完全匹配初赛考查范围:
一、树的核心概念(初赛必背)
树是一种无环的连通无向图,是图论中最简单的连通结构,所有概念需精准记忆,避免与 “图”“森林” 混淆:
| 概念 | 定义(初赛核心考点) |
|---|---|
| 树(Tree) | 1. 连通(任意两点有且只有一条路径);2. 无环;3. 边数 = 节点数 - 1(三个条件等价,初赛常用来判断 “是否为树”)。 |
| 森林(Forest) | 由多棵互不连通的树组成(无环,但不连通);边数 = 总节点数 - 树的棵数。 |
| 节点 | - 根节点:有根树中唯一 “顶端” 节点(如二叉树的根);- 叶子节点:度数为 1 的节点(无子节点);- 父 / 子节点:有根树中,连接的上下层节点(如二叉树中,一个节点的直接下层是子节点)。 |
| 二叉树 | 每个节点最多有 2 个子节点(左子节点、右子节点),是初赛树类问题的高频载体。 |
| 特殊二叉树 | - 满二叉树:除叶子外,所有节点都有 2 个子节点(叶子在同一层);- 完全二叉树:按 “层序遍历” 顺序编号(1~n),所有节点编号与满二叉树完全对应(叶子只可能在最后两层,且最后一层叶子靠左)。 |
二、树的关键性质(初赛计算题核心)
初赛中 80% 的树相关题目围绕以下性质展开,需理解推导逻辑 + 牢记公式,避免死记硬背:
1. 通用性质(所有树适用)
-
性质 1:边数与节点数的关系
对任意一棵树,若节点数为
n,边数为m,则 m = n - 1(树的本质特征,初赛常用来 “反向计算节点数” 或 “判断是否为树”)。例:一棵有 10 条边的树,节点数是多少?答:10 + 1 = 11。
-
性质 2:度数和与边数的关系
所有节点的度数之和 = 2 × 边数(图的通用性质,结合树的 “边数 = n-1”,可推导树的度数关系)。
例:一棵有 n 个节点的树,所有节点度数之和是多少?答:2 (n-1)。
-
性质 3:叶子节点数的计算(高频考点)
若树中只有 “叶子节点(度数 1)” 和 “度数≥2 的节点”,设叶子数为
L,度数≥2 的节点数为k,则:由度数和公式:
L×1 + (度数≥2节点的总度数) = 2(n-1),且n = L + k,代入可简化为:L = (度数≥2 节点的总度数) - 2k + 2
最常见场景:树中只有叶子(度数 1)和度数为 2 的节点(如一条 “链”),此时 “度数≥2 节点的总度数 = 2k”,代入得 L = 2(链的两端是叶子,中间节点度数 2,符合常识)。
例:一棵树上有 3 个度数为 3 的节点,其余都是叶子,求叶子数?答:总度数 = 3×3 + L×1 = 9 + L;边数 =(3+L)-1 = L+2;度数和 = 2× 边数 → 9+L=2 (L+2) → L=5。
2. 二叉树的特殊性质(初赛重中之重)
二叉树的性质围绕 “节点数、层数、叶子数” 展开,尤其是完全二叉树的计算,几乎每年初赛都会涉及:
| 性质 | 内容(初赛必考) |
|---|---|
| 性质 1:第 k 层节点数上限 | 若二叉树的根节点在第 1 层(初赛默认层数从 1 开始),则第 k 层最多有 个节点。 |
| 性质 2:深度为 h 的节点数上限 | 深度(最大层数)为 h 的二叉树,最多有 个节点(即满二叉树的节点数)。 |
| 性质 3:完全二叉树的节点编号 | 对 n 个节点的完全二叉树,按层序编号(1~n),对任意编号为 i 的节点:- 左子节点编号:2i(若 2i ≤n,否则无左子节点);- 右子节点编号:2i+1(若 2i+1 ≤n,否则无右子节点);- 父节点编号:i//2(i>1 时,整除)。 |
| 性质 4:完全二叉树的叶子数 | 对 n 个节点的完全二叉树,叶子节点数为 n//2 或 (n+1)//2(两种情况等价,因整数除法特性):- 若 n 为偶数:叶子数 = n/2;- 若 n 为奇数:叶子数 = (n+1)/2。 |
| 性质 5:完全二叉树的深度 | 深度 h = floor(log₂n) + 1(floor 表示 “向下取整”,初赛可通过 “ ” 反向推导 h)。 |
三、初赛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
初赛中树的题目以 “选择题”“填空题” 为主,题型固定,掌握技巧可快速得分:
题型 1:判断 “是否为树”
解题技巧:利用树的三个等价条件,满足任意一个即可判断:
-
连通 + 无环;
-
连通 + 边数 = 节点数 - 1;
-
无环 + 边数 = 节点数 - 1。
例:一个有 5 个节点、4 条边的图,是否为树?答:若连通则是(边数 = 5-1=4);若不连通则是森林。
题型 2:计算叶子节点数
解题技巧:分两步:
-
确定 “非叶子节点的度数总和”(如 “2 个度数 3 的节点,1 个度数 4 的节点”,总和 = 2×3+1×4=10);
-
代入公式:叶子数 L = 非叶子节点总度数 - 2× 非叶子节点数 + 2(推导自 “度数和 = 2× 边数” 和 “边数 = 总节点数 - 1”)。
例:一棵树上有 1 个度数为 4 的节点,2 个度数为 3 的节点,其余为叶子,求叶子数?答:非叶子总度数 = 4+2×3=10;非叶子节点数 = 3;L=10 - 2×3 +2=6。
题型 3:完全二叉树的计算(高频)
解题技巧:牢记 “编号规则” 和 “叶子数公式”,优先用 “编号” 推导:
-
求某节点的子 / 父节点:直接用 “左子 = 2i,右子 = 2i+1,父 = i//2”(注意判断 “是否存在子节点”,即编号≤n);
-
求叶子数:直接用 “n//2”(无论 n 奇偶,结果正确);
-
求深度:找到最大的 h 使得 2^(h-1) ≤n <2^h(如 n=10,23=8≤10<16=24,深度 h=4)。
例 1:完全二叉树有 15 个节点,求叶子数?答:15//2=7?错!15 是满二叉树(2^4-1=15),叶子数 = 8,此时用 “(15+1)//2=8” 更准确,本质是 “n 为奇数时叶子数 =(n+1)/2”。
例 2:完全二叉树中,编号为 6 的节点的左子节点编号是多少?答:2×6=12(若总节点数≥12,则存在,否则不存在)。
题型 4:森林与树的转换
解题技巧:利用森林的核心公式:边数 m = 总节点数 n - 树的棵数 k(森林是多棵树,每棵树满足 ,总和即 )。
例:一个森林有 20 个节点、15 条边,求森林中有几棵树?答:k = n -m =20-15=5。
四、易错点提醒(初赛避坑)
-
层数起点:初赛中二叉树的 “层数” 默认从 1 开始(根为第 1 层),若按 “第 0 层” 计算会出错(如第 k 层节点数会变成 ,而非 );
-
完全二叉树 vs 满二叉树:满二叉树是特殊的完全二叉树,但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的(最后一层叶子靠左),计算叶子数时别混淆;
-
度数的定义:无向树中 “节点的度数” 是 “连接的边数”(根节点的度数也按边数算,如根有 2 个子节点,度数为 2),别误将 “子节点数” 当作 “度数”(有根树中父 / 子是相对概念,度数是图的绝对概念)。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梳理,结合 “性质记公式、题型练技巧”,可完全覆盖 CSP 初赛中树的考查范围,初一学生需重点掌握 “叶子数计算” 和 “完全二叉树的应用”,这两类题目占树相关分值的 70% 以上。
(注:文档的内容由 AI 生成)
(注:不为干啥,不为加精)
给个赞吧QwQ
这里空空如也












有帮助,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