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5年10月1日)国内外都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动态,涵盖了国际合作、地区局势、经济政策以及自然灾害等多个方面。
️ 国内政策与科技合作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国家发改委表示支持民营企业等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看法:这体现了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对民营经济力量的重视与引导,旨在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趋势:预计会有更多配套政策和应用场景落地,帮助民营企业在AI领域发挥其机制灵活、创新力的优势。强
韩国与OPENAI签署谅解备忘录: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与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签署了关于推动韩国AI生态建设的谅解备忘录。OPENAI将支持韩国企业参与其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星际之门"。
看法:这是全球AI产业深化国际合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韩国正积极借助顶尖AI公司的技术力量,推动本国AI生态在区域间均衡发展,支持公共部门AI转型,开展AI人才培养项目,并促进国内初创企业生态活跃发展。
趋势:可能会加剧亚太地区在AI人才和资源上的竞争。同时,此类跨国技术合作也可能面临数据安全、技术标准兼容性等挑战。
国际局势与地区动态
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的交锋:联大成为不同世界观碰撞的舞台。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发言时遭遇多国代表离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世界面临"深度全球分裂",并敦促各国在"权世界或法治强世界"间做出选择。
看法:这清晰地反映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加沙冲突等重大议题上的深刻分歧。同时,全球南方国家呼吁公正义和国际秩平序改革的声音日益增。
趋势:强多边主义面临压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呼声会更高。国际格局可能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南南合作的重要性将持续凸显。
红海航运危机升级:也门胡塞武装宣称使用巡航导弹袭击了曼德海峡附近的一艘货轮,导致船只起火并面临沉没风险。
看法:这一事件表明红海地区的航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对全球供应链构成持续**。
趋势:主要大国和相关国家可能会加在该海域的军强事存在和护航行动,但地区冲突的根源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航运中断和成本上涨的风险依然存在。
南海局势与谈判僵局:菲律宾与澳大利亚签署防务协议,允许澳军使用菲方军事基地。与此同时,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因菲律宾坚持将"外部仲裁结果"纳入框架而陷入僵局。
看法:外部力量的引入增加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相关各方在关键议题上的立场分歧,阻碍了地区共同行为准则的制定进程。
趋势:南海地区的军事化和外交博弈可能加剧。中国南部战区在南海开展实弹射击训练,未来各方在危机管控和信任措施建设方面面临挑战。
全球经济与民生政策
美国药物关税正式生效:美国政府新一轮加征关税措施生效,其中对进口的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看法:这一举措引发了美国国内对药价上涨的担忧,同时被批扰乱全球药品供应链。行业人士警告称,新关税将阻碍药物研发。
趋势:可能导致一些小型制药公司因无力将生产转移至美国而退出美国市场或出售产品线,并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相关政策做出反应,例如德国药品研发与生产者联合会则指出,美国的药物进口关税将严重冲击国际供应链。
韩国大幅提升国防预算:韩国总统李在明宣布,2026年国防预算同比增加8.2%至66.3万亿韩元(约340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入无人机与机器人、太空作战、网络战部队等领域。
看法:这反映了该地区对安全领域,特别是新兴战略领域投入的重视。
趋势:可能引发周边国家在相关军事科技领域的跟进投入,对地区安全态势产生潜在影响。
自然灾害与应急事件
菲律宾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截至10月1日早上,9月30日晚发生在宿务省附近海域的6.9级地震已造成26人死亡、147人受伤。
看法:这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地民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重大损失,救援工作因持续的地震活动而受阻。
趋势:国际社会可能会向菲律宾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灾后重建、灾害预警以及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将是菲律宾政府后续工作的重点。
------------------------------------------------------------------------此文章为AI生成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