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
2025-11-23 20:55:13
发布于:广东
我直接一点说:这份代码的问题可以分成两类:
- 就算逻辑是对的,也会在大数据上直接炸掉(数组开太小、语法不标准)
- 逻辑本身和题目的“重力 + 任意排行”不一样,会算出错的答案
你说自己是“小学生”,那我尽量用生活比喻讲清楚,每一块都说得细一点。
一、最明显的硬伤:数组只开了 2000,但题目要 200000
你现在的代码:
pair<int, int> sss[int(2e3) + 3];
int thelowest[int(2e3) + 3];
int temp2 = 0, aq[int(2e3 + 3)], bq[int(2e3 + 38)];
这些 all 是 2000 多长 的数组。
但题目数据范围是:
- 每个数组长度 (k_i \le 2 \cdot 10^5)
- 所有数组长度总和 (\le 2 \cdot 10^5)
也就是说,某一个数组完全可以长成:[.... 200000 个数字 ....]
你却只开了 2000 个位置,就好像:
老师要你准备 200000 个小盒子装糖果,你只拿了 2000 个。
超过 2000 的糖果往后放,全都掉地上(内存越界)。
在 C++ 里,“数组越界”是未定义行为:
可能崩溃、可能跑出一堆奇怪数字、也可能在本机样例“看起来”没问题,但评测机一跑就寄。
👉 这个是致命错误 1:
所有固定长度的数组,要按题目上限开到 2e5 + 5 级别,或者干脆改用 vector。
二、你现在的逻辑在“模拟重力”这件事上就已经错了
先不管数组大小,就用很小的数据,看看你代码真正干了什么,再对比一下题目要求的“重力 + 排列行”的规则。
1. 你代码大概在干什么(用一张“水果排队”的比喻)
-
有好多行数组,先根据 长度从小到大 排序:
sort(sss + 1, sss + m + 1, cmp); // cmp 只按长度比较 -
先拿出最短的那一行,当作当前的
thelowest:for (int j = 0; j < a[sss[1].second].size(); j++) { thelowest[j] = a[sss[1].second][j]; } intervals.push_back({0, len-1});想象成:现在“底行”是这一行。
-
然后按照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拿出下一行(越来越长的行):
-
对每一个已经记录的区间
intervals[j] = [L, R]:-
把这行在
[L, R]范围内的数字,和thelowest[L..R]比较:if (thelowest[f] > a[cur][f]) suu = 1; if (thelowest[f] < a[cur][f]) suu = 2; -
如果新数组在这一段更小(出现了 thelowest[f] > a[cur][f]):
-
就把这个区间后面的 interval 都删掉;
-
再用新数组从
L开始覆盖一整段:intervals.push_back({tempp.first, a[cur].size()-1}); for (int z = tempp.first; z < a[cur].size(); z++) { thelowest[z] = a[cur][z - tempp.first]; }
-
-
-
最后再把这新数组余下的尾巴接在底行后面。
-
你大概想做的是:
“维护一条当前的底行,如果来了一个新行,它在某一段上更小,就用它替换掉那一整段。”
问题是:题目的“重力 + 任意排列行”的真实物理过程,根本不是这样的。
2. 真正的重力模型是怎样的?
假设有几行盒子(左对齐),你可以随便调换行的上下顺序。
然后放开手,重力往下:
- 每一列上,盒子会往下掉,变成“中间没有空”的一条竖直链;
- 每一列的“最底下”那个盒子,来自那一列最下面那一行中有盒子的那一行。
也就是说:
一旦你决定了行的排列顺序,所有列都会用同一套顺序来决定谁掉到最底。
不能出现“第 1 列让 A 行在最底,第 2 列让 B 行在最底,但 A/B 在两列中上下关系不一致”的情况。
而你现在的做法是:
- “某一段我觉得新数组更小了,我就把这一段用新数组覆盖。”
- 这会导致同一个数组的某些位置被采纳,某些位置不被采纳,好像在不同列上,这个数组漂到了不一样的高度。
这在真实的重力+排列里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具体逻辑错误:对不齐位置,复制错位置
看这段关键代码:(我加点注释)
// 比较阶段:用 a[sss[i].second][f] 跟 thelowest[f] 比
for (int f = intervals[j].first; f <= intervals[j].second; f++) {
if (thelowest[f] > a[sss[i].second][f]) suu = 1;
if (thelowest[f] < a[sss[i].second][f]) suu = 2;
if (suu == 1 or suu == 2) break;
}
// 如果新数组更小,就替换
if (suu == 1) {
...
temppp = intervals.back(); // temppp.first = 某个 L
...
intervals.push_back({temppp.first, a[cur].size() - 1});
for (int z = temppp.first; z < a[cur].size(); z++) {
thelowest[z] = a[cur][z - temppp.first];
}
}
你在比较的时候,是对齐的:
f从L到R;- 比较
thelowest[f]和a[cur][f]。
但是在拷贝的时候,你写的是:
thelowest[z] = a[cur][z - L]。
举个具体小例子就容易看出来错了:
例子:3 个数组
a1 = [1] // 长度 1
a2 = [1, 2] // 长度 2
a3 = [2, 1] // 长度 2
过程简化一下:
-
排序后按长度:
a1(1),a2(2),a3(2) -
先用
a1初始化:- thelowest = [1, ?]
- intervals = [ [0,0] ]
-
处理
a2 = [1,2]:-
在区间 [0,0] 比较:
- thelowest[0] = 1, a2[0] = 1 → 相等,不更新
-
这一步后,你扩展尾巴,把
2填到位置 1:- thelowest = [1, 2]
- intervals = [ [0,0], [1,1] ]
-
-
处理
a3 = [2,1]:-
先看区间 [0,0]:
- thelowest[0] = 1, a3[0] = 2 → 新的更大(suu = 2),不替换
-
再看区间 [1,1]:
- thelowest[1] = 2, a3[1] = 1 → 新的更小(suu = 1),准备替换
-
temppp.first = 1、a3.size() = 2
-
复制阶段:
for (z = 1; z < 2; z++) { thelowest[1] = a3[1 - 1] = a3[0] = 2; } -
你把
thelowest[1]改成了a3[0] = 2,而我们判断更小用的是a3[1] = 1!
-
也就是说:
- 你判断“新数组更好”用的是位置
f=1,拿的是a3[1] = 1; - 但你真正写入的时候,用的却是
a3[0] = 2;
结果:明明是因为 1 更小想替换,最后却填了个 2 进去,逻辑完全对不上。
👉 这是致命错误 2:比较和复制使用的下标对不齐,覆盖到了错误的位置。
四、还有一些“小坑”和“坏味道”
这些不是最核心的问题,但也会影响你 AC / 写好程序:
1. 固定长度数组 + 非标准语法
pair<int, int> sss[int(2e3) + 3];
这里用的是“变量作为数组长度”(VLA),在 C99 里是标准的,但在 C++ 标准里是不支持的,只是很多编译器(比如 g++)当成扩展给你用。
在一些更严格的编译器 / OJ 上,会直接编译不过。
更安全的写法是:
const int MAXN = 200000 + 5;
pair<int,int> sss[MAXN];
int thelowest[MAXN];
或者用 vector:
vector<pair<int,int>> sss(m + 1);
vector<int> thelowest(maxLen + 1);
2. 很多变量已经没用了
比如:
int temp2 = 0, aq[int(2e3 + 3)], bq[int(2e3 + 38)], cnt = 0, cnt1 = 0, wwwcnt = 0, wwwcnt1 = 0;
你已经不再用这几个数组和计数器了,但还留着:
- 看起来会让人误以为还有某种复杂逻辑;
- 自己以后回头看也更容易糊涂。
写代码时,删掉无用变量是个好习惯。
五、用一句话总结你现在这份代码的问题
从实现角度:
- 数组大小严重不够(只开到 2000),对题目数据范围(20 万)来说必崩;
- 用了 C++ 里非标准的 VLA 语法,可能在某些环境下编译不过;
- 在“用新数组覆盖底行”的时候,下标不对齐,导致比较用的位置和真正写入的位置不一样。
从算法设计角度:
- 你维护的“intervals + thelowest”的过程,不能正确模拟“把行重新排一下再统一受重力”的真实模型;
- 你可以构造出一个“底行”,但这个底行不一定真的能由某种行的排列 + 重力得到;
- 因此,即使不越界、不乱写,也会在某些测试用例上给出错误答案。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
- 先帮你改成一个简洁很多、逻辑正确的版本(就是我前面给过的那份),
- 然后再用“小学生版”的讲法,一步一步画图,告诉你为什么那份代码是真正按照“重力 + 排列行”来算的。
这里空空如也















有帮助,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