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满和陈默的校园生活》
2025-11-09 19:59:49
发布于:广东
初一开学前半个月,市二小的毕业生们要去新初中参加分班考试。那天清晨,太阳刚爬过巷口的老槐树,林满就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出门了 —— 书包里装着妈妈连夜削好的 2B 铅笔,还有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考场路线图。他攥着路线图,在巷口转了三圈,还是没找到去新初中的路,急得鼻尖冒出汗珠,书包带也被扯得歪歪扭扭。
“你也是去实验中学考试的吗?” 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满回头,看到个穿蓝色短袖的男生,背着崭新的双肩包,手里还提着一个透明的水壶,壶身上贴着张卡通贴纸。男生凑过来看他手里的路线图,笑着指了指巷口的公交站牌:“我也是去那儿,路线图标反了,应该坐 3 路公交,我带你去吧!”
这个男生就是陈默。路上,林满才知道,他们不仅是同一个小学的,还住同一个小区,只是以前不在一个班,从没说过话。陈默话比林满多,一路跟他聊学校门口的小吃摊,说哪家的糖葫芦最甜,哪家的烤肠加了孜然最好吃;林满虽然话少,却听得很认真,偶尔点点头,把陈默说的小吃摊名字记在心里 —— 他以前总跟着妈妈走,从没留意过这些。
到了实验中学门口,考生们排起了长队。陈默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两个茶叶蛋,递给林满一个:“我妈早上煮的,说考试要吃蛋,考个好成绩。” 林满接过茶叶蛋,蛋壳还带着温度,他小声说了句 “谢谢”,这是他第一次在陌生同学面前主动说话。两人站在队伍里,一边剥茶叶蛋,一边看校园里的宣传栏,陈默指着上面的篮球场说:“听说初中有篮球比赛,我小学时是篮球队的,以后咱们可以一起打球。” 林满点点头,心里忽然不那么紧张了。
分班考试的教室在三楼,林满找到自己的座位时,发现陈默就坐在他斜前方。开考前,林满翻书包找橡皮,却发现昨晚收拾时忘了带,他急得手心冒汗,手指在书包里反复摸索。就在这时,一块黄色的橡皮从前面递了过来,陈默回头朝他眨眨眼:“我多带了一块,你用吧。” 林满接过橡皮,橡皮上印着小老虎图案,擦起来很干净,他小心翼翼地把橡皮放在桌角,心里暖暖的。
数学考试时,林满遇到一道应用题,需要用尺子画线段图。他刚拿出尺子,就听到前面传来 “哗啦” 一声 —— 陈默的尺子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滚到了林满的脚边。林满赶紧捡起尺子,轻轻敲了敲陈默的后背,把尺子递了过去。陈默接过尺子,小声说了句 “谢谢”,还朝他比了个 “加油” 的手势。那天的考试,林满发挥得格外好,走出考场时,阳光正好,他看到陈默在楼下等他,手里还提着两瓶冰镇汽水。
“考得怎么样?数学最后一道题你会吗?” 陈默递过汽水,眼里满是期待。“会,用你给的橡皮改了个错,不然就错了。” 林满拧开汽水,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舒服得叹了口气。两人并肩走回家,聊着考试的题目,聊着未来的初中生活,路过巷口的老槐树时,陈默突然说:“要是咱们能分到一个班就好了,我还能帮你占座位,带你去吃好吃的。” 林满点点头,看着老槐树上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心里悄悄盼着能和陈默同班。
分班结果出来那天,林满在公告栏前找了半天,终于在初一(2)班的名单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紧接着,他又看到了陈默的名字 —— 就在他后面一行。他激动地掏出手机,给陈默发了条消息:“我们在一个班!” 没过几秒,陈默就回复了:“太好了!我刚看到!明天咱们去图书馆吧,借几本初中的课本,提前预习一下。”
第二天早上,两人在小区门口集合,一起去了市图书馆。图书馆里很安静,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架上,陈默拉着林满走到初中教材区,帮他找数学和语文课本,自己则找了本历史书。他们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陈默的字写得很工整,林满忍不住凑过去看,陈默笑着把笔记本推给他:“你看,我把历史年代都标成了表格,好记。” 林满学着陈默的样子,在数学课本上画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小声问陈默,陈默总能用简单的话讲清楚。
快到闭馆时,陈默从书包里掏出一张书签,递给林满。书签是树叶做的,上面用马克笔写着 “初一(2)班,一起加油”,还有两个小小的笑脸。“这是我上周捡的枫叶做的,放书里不容易折页。” 陈默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林满接过书签,小心地夹在语文课本里,书签上的字迹虽然不算漂亮,却让他心里暖暖的。
离开图书馆时,天已经黑了,巷口的路灯亮了起来。陈默把林满送到楼下,说:“开学那天我叫你,咱们一起去学校,我帮你提书包。” 林满点点头,看着陈默的身影消失在楼道口,才转身回家。他回到家,把书签夹在语文课本里,又把陈默帮他整理的历史笔记放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心里盼着开学的日子快点来 —— 他知道,有陈默这样的朋友,初中生活一定会很开心。
从盛夏的老槐树下相遇,到图书馆里的书签约定,林满和陈默的缘分,在初一开学前就悄悄埋下了种子。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份从初见时就萌芽的友谊,会陪伴他们走过初中、高中,甚至更远的日子,成为彼此生命里最温暖的光。
初二开学,新增的物理课让林满有些措手不及,而数学课本里复杂的几何证明题,更是让他频频皱眉。九月的一个周末,林满坐在书桌前,对着一道 “证明三角形全等” 的题目发呆,草稿纸上画满了杂乱的辅助线,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林满开门一看,是背着书包的陈默,手里还提着一袋刚买的橘子。“我猜你又在跟数学题较劲,” 陈默笑着走进来,把橘子放在桌上,“我妈说吃橘子能让人变聪明,特意让我给你带几个。” 他凑到书桌前,拿起林满的数学题,看了一会儿,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笔记本,“你看,这种题要先找已知条件里的相等边和角,比如这个公共边,还有你漏看的对顶角相等……”
陈默一边说,一边在草稿纸上画图讲解,耐心地帮林满梳理思路。讲完后,他从笔记本里撕下一一张便签,写下 “找全等条件: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贴在林满的数学课本上,“下次遇到这种题,先看便签,别慌。” 林满看着便签上工整的字迹,又看了看陈默认真的侧脸,心里暖暖的,拿起橘子递给他:“谢谢你,这个橘子分你一半。”
从那以后,陈默总会在林满的课本里贴各种便签 —— 物理公式、英语语法、历史时间线,每张便签上都写着简洁好记的知识点,偶尔还会画个小笑脸。林满也会把自己整理的数学解题技巧写在便签上,贴在陈默的课本里。两人的课本,渐渐成了装满彼此心意的 “秘密基地”。
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 “爱心义卖” 活动,要求每个班级都要设摊,卖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林满和陈默一起负责班级的摊位,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 —— 林满擅长画画,负责制作义卖海报;陈默手巧,负责把同学们捐的旧书、旧玩具整理好,还在每个物品上贴了可爱的标签。
义卖当天,摊位前挤满了人。林满负责招呼顾客,热情地介绍每件物品:“这本书是全新的,里面还有插画,只要五块钱!” 陈默则负责收钱、记账,还会跟顾客讨价还价:“这只小熊玩具很可爱,给你便宜两块钱,你再买一本笔记本,算你八块怎么样?”
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林满招呼完顾客,陈默总能及时跟上;陈默记账时,林满会主动帮他整理物品。有个小朋友想买一本故事书,却只差一块钱,林满刚想开口说 “没关系,一块钱也可以”,陈默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递给小朋友:“这一块钱我帮你付,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 小朋友开心地接过书,说了声 “谢谢哥哥”。
义卖结束后,两人一起清点钱数,总共卖了八百多块。看着手里的钱,林满笑着说:“没想到我们这么厉害,能卖这么多钱。” 陈默点点头:“因为我们配合得好啊!下次有活动,我们还一起。” 那天的阳光格外温暖,照在两人身上,像给他们的友谊镀上了一层金光。
初二这一年,有秋日课本里的便签,有冬日跑道旁的呐喊,有春日摊位前的默契。林满和陈默的友谊,在这些平凡的小事里慢慢沉淀,变得越来越深厚。他们知道,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彼此在身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这份友谊,也会像春日的小草一样,在时光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早读课的铃声还没响起,初三(2)班的窗户已经亮着两盏 “小灯”。林满把最后一口包子塞进嘴里,用校服袖口擦了擦嘴角,就凑到陈默的课桌前,指着数学练习册上的最后一道大题:“这辅助线到底怎么画啊?我昨晚画了三张草稿纸都没弄明白。”
陈默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指尖在题目旁轻轻敲了敲:“你看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和顶点连线是不是垂直?先把这条线画出来,再连接……” 他说话时声音很轻,却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林满跟着他的思路在草稿纸上涂画,忽然一拍脑门:“原来这么简单!我昨天怎么没想到?” 话音刚落,早读铃声恰好响起,两人慌忙坐回座位,翻开语文课本,清亮的读书声很快融入了整个教室。
午休时间是两人最 “忙碌” 的时候。林小满抱着篮球,在教室门口催促:“陈默,快点!今天要是再不去,篮球场就被(3)班占了!” 陈默却慢悠悠地收拾着课桌上的试卷,把错题本仔细放进书包:“等我把这道物理题整理完,五分钟就好。” 林满急得直跺脚,却还是耐着性子等他 —— 他知道,陈默虽然不爱运动,但答应过的事从来不会反悔。果然,五分钟后,陈默背着书包出现在门口,手里还多了一瓶矿泉水:“给你的,上次你打球中暑,这次别又忘了喝水。”
运动会那天,林满报名了 1000 米长跑。跑到第二圈时,他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喉咙像冒着火一样疼。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听到了熟悉的声音:“林满!加油!还有最后一圈!” 他抬头一看,陈默正站在跑道边,手里举着一面小小的班级旗帜,额头上满是汗水。那一刻,林满像是突然有了力气,他加快脚步,朝着终点冲去。冲过终点线的瞬间,陈默立刻跑过来,把早已准备好的毛巾递给他:“怎么样?没骗你吧,你肯定能跑完。”
放学路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满叽叽喳喳地说着刚才跑步时的感受,陈默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走到分岔路口,林满挥挥手:“明天早上记得叫我,别又让我迟到。” 陈默笑着点头:“知道了,明天我会提前十分钟给你打电话。”
第二天清晨,林满的手机还没响起,他就猛地从床上弹了起来 —— 昨晚睡前反复确认闹钟,却还是担心迟到。刚抓过校服外套,电话就准时响起,陈默的声音带着清晨的微哑:“我在你家楼下便利店,买了热豆浆,你慢慢来。”
林满趿着拖鞋跑到窗边,果然看见陈默站在便利店门口,手里拎着两个纸袋,白色的雾气从豆浆杯口缓缓飘出。他慌忙洗漱完毕冲下楼,接过还带着温度的豆浆,吸了一大口:“幸好有你,不然我今天肯定要被班主任罚站。” 陈默只是笑着推了推眼镜,从另一个纸袋里拿出个肉包:“快吃,早读课要默写古诗文,我昨晚帮你划了重点,等下路上再顺一遍。”
早读课的默写刚结束,数学老师就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教室:“昨天的模拟卷,有几道题正确率很低,陈默,你上来把第三题的解题步骤写一下。” 陈默起身走上讲台,粉笔在黑板上沙沙作响,清晰的解题思路让台下不少同学点头。林满看着黑板上熟悉的辅助线画法,想起昨天早上陈默耐心讲解的模样,悄悄在草稿纸上画了个笑脸。
下午的物理课上,林满盯着电路图发呆,手指无意识地转着笔。突然,一张纸条从旁边递过来,上面是陈默工整的字迹:“电源正极接滑动变阻器,注意滑片移动方向对电流的影响,下课我再给你画个简化图。” 林满抬头看向陈默,对方正好也转过头,眼神里带着鼓励,他立刻挺直腰板,重新聚焦在课本上。
放学时突然下起了雨,豆大的雨点砸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林满看着窗外发愁,他早上出门太急,忘了带伞。正当他纠结要不要冒雨冲回家时,陈默已经收拾好书包,把一把黑色的伞递到他面前:“我家离学校近,这把伞你先用,明天记得带来就行。” 林满连忙摆手:“那你怎么办?”“我跑回去就行,反正雨也不算太大。” 陈默说着,已经把伞塞进他手里,抓起书包就冲进了雨里。
林满撑着伞站在教学楼门口,看着陈默奔跑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雨幕中,心里暖暖的。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伞,伞柄上还残留着陈默的温度,忽然想起昨天午休时,陈默整理错题本时认真的模样,想起运动会上那面挥舞的班级旗帜,想起每天早上准时的电话和热豆浆 —— 原来不知不觉中,陈默已经把他的事,都悄悄放在了心上。
第二天早上,林满特意提前十分钟出门,手里拿着一把新的蓝色雨伞。他在便利店门口等到陈默,把雨伞递过去:“昨天谢啦,这把伞给你,以后下雨我们可以一起走。” 陈默接过伞,看着伞面上跳跃的阳光图案,嘴角弯起一个温柔的弧度。两人并肩走在上学的路上,晨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留下长长的影子,就像他们之间,永远不会断开的羁绊。
自那把蓝色雨伞出现后,林满和陈默的上学路便多了许多默契的小细节。有时林满会提前在便利店买好陈默爱吃的肉松面包,有时陈默会把整理好的数学错题集悄悄塞进林满的书包。晨光里的影子从一开始的一长一短,渐渐变得齐头并进,就像他们的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靠近。
期中考试前的一个周末,林满主动约陈默去图书馆复习。他抱着一摞厚厚的复习资料站在图书馆门口,看见陈默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提着一个透明的文件袋,里面装着两人的错题本和笔记本。“我把最近易错的物理公式都整理好了,还有你总记混的古诗文注释,也单独抄了一份。” 陈默一边说着,一边从文件袋里拿出几张整理得工工整整的纸递给林满。
林满接过纸,指尖触到纸张上细腻的字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他看着陈默认真的侧脸,突然发现陈默的眼镜框上沾了一点灰尘,便伸手帮他拂掉:“你呀,总是只顾着帮我整理,自己都不注意。” 陈默愣了一下,脸颊微微泛红,连忙低下头翻开书本:“快复习吧,不然等下时间就不够了。”
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和偶尔翻动书页的声音。林满遇到不懂的数学题,就轻轻推一下陈默的胳膊,陈默便会放下手中的笔,耐心地给他讲解,直到林满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中途休息时,林满从书包里拿出两瓶温热的牛奶,递给陈默一瓶:“我早上热好带过来的,你快喝点暖暖身子。” 陈默接过牛奶,看着瓶身上还带着的温度,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那天,林满看着自己排名表上前进的二十名,激动地抓住陈默的胳膊:“陈默,我进步了!我真的进步了!” 陈默看着他兴奋的样子,眼里满是欣慰:“我就说你可以的,只要再把英语的阅读理解加强一下,下次还能再往前冲。” 班主任也在班里表扬了林满的进步,还特意提到他和陈默互相帮助的学习态度,让大家向他们学习。
放学后,林满拉着陈默去学校附近的奶茶店,点了两杯陈默喜欢的珍珠奶茶。“这次进步多亏了你,这杯我请你。” 林满把奶茶推到陈默面前,脸上满是真诚的笑容。陈默拿起奶茶,吸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看着林满,认真地说:“其实你自己也很努力,我只是帮了你一点小忙而已。”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冬天。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整个校园都变成了白色。课间休息时,林满拉着陈默去操场看雪,两人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林满突然抓起一把雪,揉成一个雪球,轻轻砸在陈默的肩膀上:“陈默,我们来打雪仗吧!” 陈默愣了一下,随即也抓起一把雪,笑着砸向林满:“好啊,不过你可别输了哭鼻子。”
操场上回荡着两人的笑声,雪花落在他们的头发上、肩膀上,像给他们披上了一层白色的披风。林满看着陈默脸上的笑容,突然觉得,有这样一个朋友陪在身边,不管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好像都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举办了元旦晚会。林满和陈默坐在观众席上,看着舞台上同学们的表演,偶尔小声交谈几句。当晚会进行到一半时,林满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礼物盒,递给陈默:“元旦快乐,这是我给你买的礼物。” 陈默惊讶地接过礼物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银色的钢笔,笔身上刻着他的名字。“我看你平时用的钢笔都旧了,就给你买了一支新的。” 林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陈默拿起钢笔,心里暖暖的,他看着林满,认真地说:“谢谢你,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元旦礼物。” 晚会结束后,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林满看着身边的陈默,突然觉得,有这样一份深厚的羁绊陪伴着自己,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充满阳光。
新学期开学时,校门口的玉兰花刚冒出花苞,林满抱着新领的课本往教室走,远远就看见陈默站在走廊尽头等他。“给你带的。” 陈默递过来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密密麻麻的化学方程式手卡,“上次你说有机化学总记不住,我把高频考点都整理成卡片了,方便你随时看。”
林满捏着边缘温热的卡片,指尖划过陈默特意用不同颜色标注的重点,忽然想起去年冬天那支刻着名字的钢笔。此刻陈默正低头翻着课本,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的发梢,林满忍不住轻声说:“陈默,我们要不要一起参加下个月的物理竞赛?”
陈默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有些犹豫:“可是你的物理基础……”“不是有你嘛!” 林满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一起刷题,说不定能拿个奖呢?” 那天放学后,两人特意去书店挑了竞赛辅导书,夕阳把他们的影子叠在书架旁,连挑选书籍的动作都格外默契。
备战竞赛的日子里,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成了他们的专属角落。林满常常对着复杂的力学题皱眉,陈默就会把自己画的受力分析图推到他面前,用红笔圈出关键节点:“你看这里,只要找准支点,剩下的就简单了。” 遇到陈默也卡壳的电学题,两人就头挨着头讨论,草稿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路图,直到暮色漫进窗户才收拾东西回家。
竞赛前一周的晚上,林满突然发起高烧。他躺在床上看着手机里陈默发来的复习重点,正想回复 “明天我可能去不了图书馆了”,门铃突然响了。打开门,陈默浑身是雪站在门口,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袋:“阿姨说你发烧了,我煮了点粥,还有今天的竞赛模拟题解析,我给你讲一遍吧。”
那天晚上,陈默坐在床边,一边给林满递温水,一边轻声讲解题目。昏黄的台灯下,他的声音格外温柔,林满裹着被子听着,不知不觉就忘了发烧的难受。临走时,陈默把一张写满注意事项的便签贴在林满的书桌前,上面还画了一个笑脸。
竞赛那天,林满和陈默一起走进考场。临进门前,陈默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巧克力递给林满:“补充点能量,别紧张,你一定可以的。” 林满接过巧克力,心里暖暖的,他看着陈默,用力点了点头。
一个月后,竞赛结果公布,他们竟然都获得了二等奖。那天放学后,两人跑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坐在长椅上分享这份喜悦。林满看着远处放风筝的孩子,突然说:“陈默,要是以后我们不在一个高中怎么办?” 陈默沉默了一会儿,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画,上面是两把蓝色的雨伞,伞下站着两个少年。“不管以后在哪里,我们都是最好的朋友。” 陈默把画递给林满,眼里满是认真。
夏天来临的时候,校园里的梧桐树长得枝繁叶茂。林满和陈默依旧每天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在图书馆刷题,一起在操场跑步。偶尔遇到下雨天,他们还是会共撑一把蓝色的雨伞,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像是在诉说着他们之间温暖的故事。
期末考试结束那天,林满和陈默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路边的蝉鸣此起彼伏。“下学期就要升初三了,听说会很忙。” 林满感叹道。陈默转头看着他,笑着说:“没关系,我们一起努力,争取考上同一所高中。” 林满看着陈默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只要有陈默在身边,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有勇气去面对。
升入初三的那天,校门口的玉兰花早已谢尽,取而代之的是宣传栏里醒目的中考倒计时。林满抱着比以往厚重许多的课本,刚走到教学楼门口,就看见陈默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提着两个热乎的肉包朝他走来。“早知道你今早肯定又没来得及吃早饭,特意多买了一个。” 陈默把肉包塞进林满手里,指尖带着刚从早餐店传来的温度。
初三的课堂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数学课上密密麻麻的函数图像、英语课上绕口的长难句、物理课上复杂的电路实验,压得林满有些喘不过气。有天晚自习,林满对着一道二次函数压轴题愁眉不展,草稿纸上画满了杂乱的线条,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陈默注意到他的窘迫,悄悄把自己的笔记本推了过去,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清晰地标注出解题思路,还在关键步骤旁写着 “别慌,先找对称轴”。林满抬头看向陈默,他正低头演算着另一道题,灯光下,侧脸的轮廓格外认真。
期中考试前的一次模拟考,林满的物理成绩突然下滑了十几分。发试卷那天,他攥着皱巴巴的试卷,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放学后,陈默没有像往常一样拉着他去图书馆,而是带着他绕到了学校操场的角落。“我初二的时候,物理也曾考过不及格。” 陈默坐在看台上,望着远处的跑道说,“那时候我每天放学都留在教室刷题,遇到不会的就追着老师问,慢慢就赶上来了。” 他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错题本,递给林满:“我们一起整理错题,每天攻克一道难点,下次肯定能进步。”
从那以后,每天放学后的图书馆里,多了一项 “错题复盘” 环节。陈默会把林满做错的物理题一道道拆解,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知识点;而林满则会帮陈默分析英语阅读理解里的易错选项,两人互相查漏补缺。有一次,他们为了争论一道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在图书馆里小声讨论了半个多小时,直到管理员过来提醒,才发现窗外早已漆黑一片。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两人聊着刚才的题目,笑声在安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
冬天来临的时候,流感肆虐。林满不小心被传染,在家休养了三天。回到学校那天,他刚走进教室,就看见陈默把一摞整理好的笔记放在他的桌子上,每本笔记的扉页上都写着当天的重点内容,甚至连老师补充的例题都一字不落地抄了下来。“这三天的知识点我都帮你标出来了,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陈默笑着说,眼里满是关切。林满翻开笔记,指尖划过工整的字迹,心里暖暖的。
距离中考越来越近,学校开始组织各种模拟考试。有一次,林满的总成绩没能进入年级前五十,他坐在座位上,看着试卷上的红叉,忍不住红了眼眶。陈默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一块柠檬味的糖果塞进他手里:“一次考不好没关系,我们还有时间。你看,你这次的数学比上次进步了十分呢。” 他拿出自己的试卷,指着上面的错题说:“我这次的语文作文扣了不少分,以后我们每天一起练一篇作文,互相批改好不好?” 林满点点头,剥开糖果,柠檬的酸甜在嘴里散开,心里的失落也渐渐消散。
中考前一周,学校放了两天假让学生在家调整。陈默特意跑到林满家,和他一起制定了最后的复习计划。两人坐在书桌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纸上,他们一会儿互相提问知识点,一会儿分享考试时的注意事项,偶尔还会聊起未来的高中生活。“听说市一中的图书馆特别大,还有专门的实验室。” 林满憧憬地说。陈默笑着说:“那我们更要加油了,争取明年能一起在市一中的图书馆里学习。”
中考那天,天格外蓝。林满和陈默一起走进考场,临进门前,陈默像上次物理竞赛时一样,递给林满一块巧克力:“别紧张,你平时复习得那么认真,肯定没问题。” 林满接过巧克力,用力点了点头。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林满走出考场,一眼就看见陈默站在不远处的树下等他。两人相视一笑,没有多说什么,却仿佛已经知道了彼此的心意。
半个月后,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林满拿着市一中的录取通知书,激动地跑到陈默家。陈默也拿着同样的录取通知书,笑着朝他走来。“我们做到了!”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然后击掌欢呼。那天下午,他们又去了学校附近的小公园,坐在去年的那张长椅上,分享着这份喜悦。远处的天空中,几只风筝在自由地飞翔,就像他们即将开启的高中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夏天再次来临的时候,校园里的梧桐树依旧枝繁叶茂。林满和陈默背着书包,一起走进了市一中的校门。他们看着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眼里满是兴奋。“以后我们又可以一起上学、一起学习了。” 林满说。陈默点点头,笑着说:“不止是高中,以后我们还要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学,一起去更多的地方。”
雨水偶尔还会落下,他们依旧会共撑一把蓝色的雨伞。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像是在诉说着他们从初中到高中,一路并肩走过的温暖故事。林满知道,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陈默在身边,他就有勇气去面对,去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明天。
市一中的高一新生报到日,校门口的香樟树簌簌落下细碎的叶子,林满攥着分班通知书,在人群里一眼就瞥见了陈默 —— 他背着熟悉的黑色双肩包,正踮着脚往公告栏上看,校服袖口还别着初中时那支蓝色钢笔。“林满!” 陈默先发现了他,挥着手跑过来,掌心还攥着两张刚买的冰镇汽水,“我刚问过老师,咱们都在 3 班,我帮你占了靠窗的位置,能晒到太阳还不吵。”
开学第一周的化学课,老师带全班去实验室做 “水的电解实验”。林满盯着电极上冒出的气泡,手忙脚乱地记录数据,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烧杯,水顺着实验台流到了陈默的笔记本上。“对不起对不起!” 林满慌得赶紧拿纸巾去擦,陈默却笑着按住他的手:“没事,笔记本防水,你先看电极,别错过数据记录。” 说着,他把自己的实验数据推到林满面前,又重新接了一杯水,“咱们一起算,你看这个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不是接近 2:1?” 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落在两人凑在一起的笔记本上,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混着电极滋滋的电流声,成了高一最清晰的记忆。
第一次月考后,林满的化学试卷上印着刺眼的 “62”,他把试卷揉成一团又展开,反复盯着错题发呆。放学时,陈默拽着他往实验室走:“我跟化学老师磨了半天,她才同意让咱们用课后时间补实验。” 实验室里,陈默从书包里掏出一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他整理的实验卡片 —— 每张卡片上都画着实验装置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易错点,“你上次错的复分解反应,关键是要先看离子是否能结合成沉淀,比如这个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你看……” 他一边说,一边往试管里滴加溶液,白色的沉淀慢慢析出,像撒了一把细盐。林满跟着操作,指尖不再发抖,当看到同样的白色沉淀出现时,他抬头朝陈默笑,眼里的沮丧像被阳光晒化的雪,渐渐消失了。
那天离开实验室时,天已经黑了,校门口的路灯亮着暖黄的光。陈默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塞进林满手里:“下次考不好也没关系,我陪你一起补,咱们慢慢来。” 糖在嘴里化开,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林满忽然觉得,高中的难,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高二分科那天,公告栏前挤满了人,林满盯着 “理科 1 班” 的名单里自己的名字,心里却空落落的 —— 陈默的名字,在 “文科 3 班” 的最上面。他站在人群外,手里攥着分科志愿表,想起以前每天一起上早晚自习、一起讨论题目的日子,鼻子突然有点酸。
“在这儿发什么呆呢?” 陈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里还提着两杯热奶茶,“我就知道你会选理科,我选了文科,以后咱们虽然不在一个班,但还能一起吃饭、一起复习啊。” 他把奶茶递给林满,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上面写着 “文理互助协议”:每周三、五晚自习后,图书馆 3 楼靠窗位置见;林满负责帮陈默梳理理科解题思路,陈默负责帮林满整理文科知识点;每次见面,必须带对方喜欢的零食。“你看,我都帮你把历史时间线整理成表格了,比课本清楚多了。” 陈默翻开笔记本,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的关键节点,甚至在 “辛亥革命” 旁边画了个小太阳,“这个事件很重要,像太阳一样照亮了近代中国,好记吧?”
第一次 “互助时间”,林满带着数学错题本,陈默抱着政治课本,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坐了下来。陈默给林满讲 “唯物辩证法”,讲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时,林满皱着眉说:“这跟数学里的函数性质好像有点像,都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陈默眼睛一亮:“对!你这么一说我就懂了!那你再给我讲讲数学里的函数单调性怎么判断?” 两人一人拿着文科课本,一人拿着理科试卷,从 “矛盾论” 聊到 “函数图像”,直到图书馆管理员过来提醒要闭馆,才发现窗外的月亮已经挂在了半空。
有次期中考试前,陈默的历史模拟考没考好,他坐在图书馆里,盯着试卷上的红叉叹气。林满从书包里掏出一包薯片,拆开递给他:“别难过,我以前化学也考好过,你看你这次政治考了全班第一呢。” 他拿过陈默的历史试卷,指着错题说:“你看这个‘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其实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记,就像我记化学方程式,要结合反应原理一样。” 陈默跟着他的思路,慢慢理清了知识点,突然笑着说:“原来文科和理科,也不是完全不一样啊。” 那天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夏末的凉意,两人聊着天,笑声在安静的街道上飘得很远。
高三开学第一天,教室后面的倒计时牌上写着 “278 天”,林满看着堆积如山的试卷,突然觉得喘不过气。模拟考试一场接着一场,他的理科成绩像坐过山车,时而冲到班级前十,时而掉到二十名开外。有天晚上,他对着一张满是红叉的物理试卷,在朋友圈发了条 “好难啊” 的动态,没指望有人回复,却在五分钟后收到了陈默的消息:“开门,我在你家楼下。”
林满趿着拖鞋跑下楼,看到陈默站在路灯下,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头发上还沾着点雨水。“我猜你又没吃饭,特意去你家楼下的馄饨店买的,还是你喜欢的虾仁馅。” 陈默把保温桶递给林满,又从书包里掏出一本笔记本,“这是我帮你整理的物理重点公式,还有易错点,你看这个天体运动的公式,我帮你标了适用条件,下次做题别再用错了。”
那天晚上,林满家的书桌前,台灯亮了一夜。陈默帮林满梳理物理知识点,从 “万有引力定律” 讲到 “电磁感应”,遇到林满不懂的地方,就拿草稿纸画图讲解;林满则听陈默吐槽文科背诵的压力,帮他把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思路整理成框架。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保温桶里的馄饨还冒着热气,两人一边吃一边聊,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才发现桌上的试卷已经被整理得整整齐齐。
高考前一个月,学校放了复习假。林满和陈默一起去了市一中的操场,坐在他们高一时常坐的看台上。“我想考北京的大学,” 林满望着远处的教学楼,声音很轻,“听说那里的冬天会下很大的雪,还能去故宫看红墙白雪。” 陈默笑着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北京地图,上面已经圈出了几所大学的位置:“我查了,北京的历史博物馆特别大,里面有很多文物,等我们考上了,一起去看。还有,我帮你看了,你喜欢的那所理工大学,和我想考的文科大学,只隔了一条马路。”
高考前一天晚上,陈默给林满发了条消息:“明天考试别紧张,我会在考场外等你,就像初中时一样。对了,我给你准备了巧克力,还是你喜欢的黑巧克力,能补充能量。” 林满看着消息,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从高一到高三,陈默一直都在他身边,陪他度过难关,分享喜悦。他回复:“好,明天见,咱们一起考去北京。”
高考当天,天刚蒙蒙亮,林满就醒了。他翻出书包里的准考证,又检查了一遍 2B 铅笔和黑色签字笔,指尖不小心碰到了陈默昨天送来的黑巧克力,包装纸上印着的笑脸图案,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我在你家楼下了。” 手机震动起来,是陈默的消息。林满抓起书包跑下楼,看到陈默穿着干净的白 T 恤,手里提着两个热乎的肉包 —— 和初三那年校门口递给他的一模一样。“吃点东西再去考场,不然会饿。” 陈默把肉包塞进他手里,又帮他理了理衣领,“别慌,就像平时模拟考一样,你没问题的。”
两人并肩往考场走,路上遇到不少同校的同学,大家都在互相加油打气。走到考场门口,陈默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新的黑巧克力,塞进林满手心:“这个等考试间隙吃,补充体力。我就在对面的树荫下等你,考完第一科我给你买冰可乐。” 林满点点头,攥着巧克力走进考场,回头时,还能看到陈默站在树荫下朝他挥手,阳光落在他身上,像一道温暖的光。
第一科语文考完,林满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陈默。他手里果然提着两瓶冰可乐,额头上还沾着细密的汗珠。“考得怎么样?作文写得顺吗?” 陈默递过可乐,语气里满是关切。“还行,作文题是‘陪伴’,我突然就想到咱们从初三到现在的日子了。” 林满拧开可乐,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心里的紧张渐渐消散。那天下午考数学,林满遇到一道难题卡了壳,想起陈默说的 “别慌,先跳过难的”,深吸一口气继续答题,最后居然顺利解了出来。
接下来的两天考试,陈默每天都准时在考场外等他,手里要么提着热乎的饭菜,要么拿着冰镇的饮料。最后一科英语考完,林满走出考场,陈默笑着跑过来,递给他一瓶冰镇汽水:“终于考完了!咱们去吃顿好的,庆祝一下!” 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没有聊考试成绩,只说着考完要去看电影、去游乐园,空气里都是轻松的味道。
高考结束后的日子,既漫长又短暂。林满每天在家帮妈妈做家务,偶尔会和陈默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去学校附近的小吃街逛一逛。但两人都心照不宣地避开 “成绩” 这个话题,直到查分前一天,才开始忍不住紧张。
查分前夜,林满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给陈默发了条消息:“我有点紧张,万一考不好怎么办?” 没过几秒,陈默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过来。屏幕里,陈默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本历史书,却没心思看。“我也紧张,” 他笑着说,“但咱们都努力这么久了,肯定没问题的。明天早上八点查分,我定了闹钟,到时候咱们一起查,好不好?” 两人对着屏幕聊了很久,从高一的化学实验聊到高三的深夜馄饨,聊着聊着,困意渐渐袭来,最后约定好明天一早互相提醒,才挂了电话。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林满就醒了。他坐在电脑前,手指反复刷新着查分页面,手心全是汗。八点一到,他输入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点击 “查询” 的瞬间,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页面加载出来的那一刻,他看到自己的总分超过了理科一本线不少,比平时模拟考的成绩还要好。
他激动地拿起手机,第一个给陈默打电话。电话接通后,他还没开口,就听到陈默兴奋的声音:“林满!我考上了!我超了文科一本线五十分!你呢?” “我也超了!比一本线高很多!” 林满的声音都在发抖,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太好了!咱们真的可以一起去北京了!” 电话那头,陈默的声音也带着哭腔,两人对着电话又哭又笑,仿佛要把这些年的压力和期待都释放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填报志愿。林满和陈默一起坐在电脑前,对着北京的大学名单反复研究。林满想去那所理工大学,陈默则心仪隔壁的文科大学,两所学校只隔了一条马路,正如陈默之前说的那样。“咱们填这两所,肯定能上!” 陈默指着屏幕上的学校名称,眼里满是期待。林满点点头,认真地填好志愿,提交的那一刻,两人相视一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比查分前还要煎熬。林满每天都要去楼下的信箱看好几遍,生怕错过通知书。直到有一天,他正在家里看书,听到妈妈喊他:“小满!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他跑下楼,看到妈妈手里拿着一个印着 “北京 XX 理工大学” 的信封,激动得手都在抖。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拿出录取通知书,上面的 “林满同学,你已被我校录取” 几个字,让他忍不住欢呼起来。
他第一时间拿着录取通知书跑到陈默家。刚到楼下,就看到陈默也拿着一个信封朝他跑来,脸上满是笑容。“我也收到了!北京 XX 文科大学!” 陈默举起录取通知书,和他的并排放在一起。阳光落在两张录取通知书上,红色的印章格外醒目。“我们做到了!”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 —— 这一次,是喜悦的泪。
那天下午,他们又去了市一中的操场,坐在高一时常坐的看台上。“还记得高一的时候,你帮我补化学实验吗?” 林满望着远处的教学楼,笑着说。“当然记得,你还把烧杯打翻了,差点弄湿我的笔记本。” 陈默也笑了,“还有高二分科,你站在公告栏前发呆,我就知道你舍不得我。” 两人聊着高中三年的点点滴滴,从实验室的微光到深夜的馄饨,从图书馆的互助到考场外的守候,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仿佛就在昨天。
九月初,林满和陈默一起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火车开动时,两人趴在窗户边,看着窗外的风景一点点后退,眼里满是期待。“到了北京,咱们先去故宫看红墙白雪,再去历史博物馆,好不好?” 陈默笑着说。“好!还要一起去吃北京的烤鸭,去逛胡同!” 林满点点头,心里暖暖的。
火车一路向北,载着他们的梦想和情谊,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林满知道,无论未来在北京会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陈默在身边,他就有勇气去面对。因为从初一开始,他们就早已约定好,要一起并肩走下去,走过高中,走过大学,走向更远的明天。
这里空空如也












有帮助,赞一个